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教育“十三五”規劃編制的背景是什麼?
“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标的決勝階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從國際環境看,國際競争日趨激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機器人、三維(3D)打印等現代技術深刻改變着人類的思維、生産、生活、學習方式,人才培養與争奪成為焦點。優先發展教育,構建現代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已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和應對諸多複雜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世界各國都紛紛制定教育發展戰略,通過教育改革發展謀劃未來、搶占先機。
從國内看,黨中央确立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标。随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面臨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節點,需要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落實“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持續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加快推進城鎮化,“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和人口老齡化加快,都對教育供給、布局和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從教育看,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十二五”時期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戰線的努力奮鬥下,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突出表現在: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深化,教育投入實現曆史性突破,基礎能力顯著提升,教育公平取得重要進展,質量穩步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已經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規劃綱要》确定的階段性目标如期實現,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要看到當今世界教育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确保包容、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成為世界教育發展新目标。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而我國教育在質量、公平、結構、體制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尚不能完全适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
面對國際競争、服務國家發展需求、順應世界教育發展潮流,編制好教育“十三五”規劃,破解教育改革發展的問題,加快推動教育現代化,意義重大。
二、請簡要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主要特點?
規劃是“十三五”時期指導全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按照國務院總體工作部署,規劃編制工作于2014年9月正式啟動,曆時兩年多,動員了多方力量,彙集了各方智慧。這個規劃的編制工作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開門編制規劃。規劃編制注重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規劃編制過程中,在教育部官方網站開設專欄,廣泛征求社會公衆的意見。通過不同形式聽取了各地、各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行業企業、不同領域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意見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吸收采納。
二是科學編制規劃。規劃編制過程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實地調研。對規劃的主要目标、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項目進行了反複研究論證。委托高校、科研機構,對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分領域、多維度專題研究,還特别委托有關研究機構編制了規劃學術版。
三是規範編制規劃。規劃編制始終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的原則,嚴格遵循規劃編制的程序和要求,履行了公衆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決定等必經程序。
編制過程中,還注意把握了四個原則:
一是目标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既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标和國家重大戰略目标要求,科學設定教育發展目标任務,又牢牢扭住教育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明顯短闆,明确破解難題的政策措施。
二是繼承延續和改革創新相協調。既做好與《教育規劃綱要》的銜接,持續推進《教育規劃綱要》既定目标任務的落實,又根據國家發展新形勢、新部署和教育改革發展新情況、新任務,研究提出新的思路、目标和舉措。
三是立足國内和全球視野相統籌。既堅持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特色道路和成功經驗,又面向世界,順應世界潮流,廣泛借鑒吸收國際先進經驗,注重統籌利用國際國内教育資源,從提升我國教育與人才全球競争力的全局規劃教育改革發展。
四是方向性和操作性相結合。既強調規劃的方向性和前瞻性,對于尚在探索中的問題和領域,明确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又突出規劃“實”的内容和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計劃等既可操作又能帶動全局的工作抓手。
三、如何理解“十三五”期間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标?
規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教育改革發展總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教育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推動我國邁入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行列,為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遠景目标奠定堅實基礎的總體目标,明确了全民終身學習機會進一步擴大、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人才供給和高校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教育體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等五個方面的主要目标。規劃目标主要是從三個維度考慮确定的:
一是人民群衆的需求與期待。教育關系千家萬戶、子孫後代,事關人民群衆的切身利益。從保障人民群衆平等受教育權利出發,提出了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進一步鞏固提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城鄉、區域、學校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區、市)比例達到95%,建成覆蓋城鄉、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完成教育脫貧攻堅任務,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困難群體平等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等具體目标。從人民群衆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出發,明确了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教學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學生學業水平和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衆高質量、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的目标。從滿足人民群衆終身學習的需求出發,提出了學前教育機會顯著增加,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普及化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0%等目标,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教育獲得感。這些目标順應了人民群衆的期待,也符合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二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十三五”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教育為社會培養輸送各類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同時要求教育在創新發展上有更大的作為。針對這些要求,在人才培養方面,規劃提出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顯著增強;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比例顯著提高,人才培養結構更趨合理;各類人才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參與國際競争的能力顯著增強的目标。同時,針對我國勞動者素質較低的現狀,還提出了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5年,繼續教育參與率明顯提升,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達3.5億人次,學習型社會建設邁上新台階等具體目标。在提升高校創新服務能力方面,提出了若幹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在高校建成一批服務國家戰略的創新基地和新型智庫,湧現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的目标。
三是國家現代化和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長遠需要。規劃既立足“十三五”,又瞄準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第二個百年目标的需要,提出了體系制度建設和教育信息化的目标,着眼于築牢教育現代化發展基礎,為未來國家的現代化奠基。在教育體系方面,規劃提出了要形成更加适應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的目标。在教育制度方面,提出了教育的基礎性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的目标。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明确了形成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的新局面,學習的便捷性和靈活性明顯增強的目标。
四、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全社會高度關注,“十三五”期間都有哪些促進教育公平的措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公平。規劃以問題為導向,貫徹落實共享發展的理念,堅持促進教育公平的原則,從三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一是保基本。規劃提出要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覆蓋面和質量水平,“十三五”時期将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重點是要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标準化建設,擴大實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擴大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範圍,實現“兩免一補”城鄉全覆蓋,讓老百姓享受更加均衡和優質的義務教育。
二是補短闆。首先,要補齊區域不平衡的短闆。新增教育資源重點向中西部、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和邊疆地區傾斜,加快提高這些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其次,要補齊農村地區教育短闆。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素質,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第三,要補齊教育體系的短闆。針對高中階段教育尚未普及、學前教育入學率偏低的問題,實施學前三年行動計劃,健全學前教育投入機制,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提高入園機會和保教保育質量;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重點提升中西部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水平。
三是精準幫扶。規劃提出保障經濟困難群體平等受教育權利。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讓貧困家庭子女通過教育擺脫貧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面向殘疾少年兒童,辦好特殊教育,通過随班就讀、在特教學校就讀、送教上門等方式,為殘疾學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做好随遷子女和留守兒童教育工作,進一步完善随遷子女在流入地就學和升學考試的政策措施,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健全服務體系,實行更加人性化、精細化的服務政策。
同時,規劃還提出繼續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保障招生考試公平公正。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五、規劃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主題,在提高質量方面都有哪些具體舉措?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規劃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作為主題,引領“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主要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一是把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核心。規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着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塑造學生強健體魄,提高文化修養、生态文明素養和綜合國防素質,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關鍵。提出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嚴把教師入口關,吸引優秀人才從教,改進教師教育和培訓,提高教師能力素質,完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激勵教師潛心教學、終身從教。
三是把創新育人方式作為突破口。提出了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優化育人環境,推進産教融合、科教結合、協同育人等一系列重要任務。
四是把構築質量保障體系作為基本保障。完善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質量标準,健全國家教育标準體系。改進和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和質量監測制度,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對科學育人的導向作用。
五是把教育信息化作為重要手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和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讓優質資源惠及更多學習者特别是欠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學生。
同時,規劃還着眼于青少年健康成長,提出了建設綠色校園、平安校園,優化校園育人環境,以及改善社會育人環境等任務,努力營造良好育人生态。
六、規劃将推進教育的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十三五”期間如何推進教育的結構性改革?
當前,教育不能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能很好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教育需求,集中反應在教育結構問題上。規劃秉持協調發展的理念,堅持服務導向,将推進教育的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從服務國家城鎮化發展和戰略産業發展的需求出發,明确提出了三項重要任務:
一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結構。推進區域、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發展水平,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新增高等教育資源向新的城鎮化地區、産業集聚區、邊境城市延伸。統籌城鄉中小學校、幼兒園布局和建設規模,消除城鎮“大班額”。
二是優化教育體系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着力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大力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加強大國工匠後備人才的培養。針對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低的短闆,大力發展繼續教育,構建終身學習制度,創造終身學習、多渠道成才的環境。
三是優化人才培養結構。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适度擴大高等教育規模,新增計劃主要用于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擴大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自主權,優化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結構,加快培養現代産業和戰略新興産業急需人才。
七、如何确保“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目标任務的完成?
一是靠堅持黨的領導。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關鍵在黨。規劃設專章,提出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掌握教育領域意識形态工作的主導權,要求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強教育系統思想政治建設、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為規劃實施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二是靠堅持改革創新。規劃要求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現代大學制度和各類學校管理制度建設,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充分調動基層師生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統籌利用國内國際教育資源,借鑒吸收先進經驗,提升對外開放水平;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促進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推動“互聯網+教育”新業态發展,鼓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更加優質、泛在、個性化的教育服務,不斷拓展教育發展新空間。
三是靠改進教育治理。規劃堅持依法治教,推進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教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政府服務,健全民主決策機制;構建有效監管體系,加強教育督導,強化社會監督評價;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完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為教育發展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四是靠狠抓落實。中央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規劃明确提出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隻增不減,确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隻增不減,為規劃目标實現奠定堅實基礎。規劃要求各地各部門做好銜接落實,制定好規劃實施的路線圖、時間表,組織實施好規劃提出的重大工程項目,并将加強督促檢查,建立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定期開展跟蹤監測和評估,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教育是全民族的事業,必須依靠全社會共同努力。希望社會各界多關注教育、多支持教育,也希望社會各界特别是新聞媒體界加強對教育改革發展的宣傳、引導和監督,共同努力,把教育改革好、發展好,服務國家,造福人民。